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

Malts in recipes 「美系麥芽」與「歐系麥芽」在配方上的差異

承上一篇文,
順勢可以提到: 「美系麥芽」與「歐系麥芽」在配方上的差異.
我們知道, 麥芽在配方上主要分成基礎麥芽(Base Malt)與特色麥芽(Specialty Malt).
在美式配方架構的概念上, 或者應說在「北美人對配方的觀念上」,
不管是淺色啤或深色啤, 基礎麥芽大都是 Standard 2-row malt 單一種(小麥芽除外),
然後配合各種 Caramel malt 或 Roasted malt 來做色度風味上的變化.
特色麥的使用比例相較於歐系配方高.
美系配方主要是受英式配方的影響.
在歐洲人的觀念上則不同, 尤其是德系風格,
主要是靠不同烘製溫度所製作出不同色度的基礎麥芽來做風味變化.
比如基礎麥從淺到深: Pilsen, Pale Ale, Vienna, Munich, Munich Dark, Melanoidin.
然後以少量的焦糖麥或烘烤麥來做風味特色.
Malts-in-Recipes.jpg
很多時候從比例上可以發現,
Vienna, Munich 這類歐系基礎麥芽在美式配方中會被當作是「特色麥芽」,
用來變化或增加 Standard 2-row 的麥芽風味與得到較飽滿一點的酒體.
了解了麥芽在配方上的地位與功能,
就容易在各種風格上更準確地掌握.
同時, 我們的創意也比較不會被既定風格與配方的規範所侷限.
要知道, 不是先有風格的規範才有好喝的啤酒.
而是先有好喝的啤酒, 後才有各種風格的呈現.
最後才制定該風格應有的特性.
當然, 要練基本功, 先要受風格基礎規範的引導, 才可能建立基本.
先守規則才有可能突破規則.  
而越了解原料的特性, 就越容易自然地遵守規則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